靠谱的团队,对上对下都应有确定性
看到这里,你或许会问:就算自己很靠谱,但周围的人很不靠谱,怎么办?
其实,一个靠谱的团队,对上对下都应有确定性。
(资料图片)
比如,作为一个管理者,你在交付给员工一个任务时,下属说“懂了懂了”,最后交付结果时,却没有达到你的理想情况。
这样的事情,每天都在上演中,管理者会觉得员工敷衍了事,员工觉得上级没有说清楚。其实,这是双方没有给到对方一个确定性。
1.凡事有交代
而想要给到确定性,也很简单,部署工作时,用这5步:
第一步:交代清楚具体事项;
第二步:让员工复述接收到的事项;
第三步:和员工讨论该事项的目的;
第四步:交流并商讨出该事项的预案;
第五步:让员工围绕该事项阐明自身观点和建议,以及后续预备如何开展该事项。
这五步看起来有点抽象,我举个例子,大家就容易理解了。
假设作为企业文化工作者的你,管理着5个文化大使,现在需要他们5人支持3天后的关怀活动。
第一步(交代清楚) :3天后的10点到11点,我们需要针对A厂的一线员工开展一次高温关怀活动。本次活动的内容和安排是发放礼包及收集素材;
第二步(复述) :文化大使复述要做的事情;
第三步(讨论) :告诉文化大使,这次活动的目的是提升一线员工的归属感;
第四步(设计预案) :假设在现场派发礼包时比较混乱,难以拍照,那么可以考虑提前分组,由组长统一领取该组的礼包后统一拍摄等等;
第五步(员工策略) :第一步我将会向上级申请获取A厂员工名单,第二步联系A厂的驻场hr,沟通组长人选...如果出现了组长不愿意的情况,我将采取XX措施,您看合适吗?
通过这五步,员工就知道“哦,做这件事背后的目的原来是这个”,给了他一个确定性,对于管理者,你也知道了员工大概的执行过程,会不会出错、会在哪里出错,你也有一个确定性。
久而久之,靠谱的员工和靠谱的上级就会产生可预期的确定性,信任感也就出现了,形成一个真正的team。
2.件件有着落
靠谱是一个动词,是需要做,而不是说的。
起点中文前董事长侯小强曾举过一个例子:
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业务负责人,突然有一天,老板给你安排了一个紧急项目任务。
这个项目任务根据你的业务经验和目前的资源配置,你认为是上级考虑不周,如果贸然执行,弊大于利,会极大地伤害用户体验。
请问,你的第一反应状态和接下来的动作会是什么?为了业务,为了公司,冒死进谏?期待改变公司决议?
你觉得这是不是靠谱?答案是,不一定。
你可能会很委屈,我这么做,可是为了公司好呀。但是,发现项目风险点,勇敢指出,不一定是靠谱。
那沉默了,躺平了,我无脑执行呢?
不说风险点,盲目执行,也不一定是靠谱。
这也不行,那也不行,那到底什么是靠谱?
A和B打架,答案藏在C,要学会创造性地提出双赢方案。
接下任务之后,即便知道有困难,也应该迎难而上。
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,即使结果没有做好,也要给上级一个确定性,这才叫靠谱。
3.事事有回音
罗振宇曾在《奇葩说》里表达过一个观点:职场最没有前途的一种人,叫反馈黑洞。
试想一下,如果你给下属派个活儿,几天都没有回音,不知道事情进行到了哪一步,你心里会不会没底?
如果团队合作,同伴遇到棘手的问题,瞒着大家鼓捣了几天也没解决,结果补救都来不及,你会不会怪他不早告诉你?
有效沟通获得的收益,要比花费的成本大得多。 所以在工作中,要尽可能在多个场景进行有效沟通。
比如,例会。例会不能只是管理者传达给任务和目标的一个场所,员工也要有相应的反馈。
针对目标, 你要思考一下这个目标是高了,还是低了,能不能完成。
针对过程, 你要主动反馈你的进展情况、遇到哪些难点卡点,需要什么帮助。不要领导没问,你就不说。要知道,你在过程中主动反馈,别人也能及时发现问题,有时间纠偏和调整。
针对结果, 当你完成了交代的事情后,也要主动将结果反馈给对方。如果事情没有做好,你要复盘其原因,并给出一些可参考的建议和方案;如果事情办好了,你也要提炼成功经验,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方法。
标签: